貿易爭端源起於美國總統川普於2018年3月22日簽署備忘錄,

宣布以「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商業秘密」為由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中國商務部其後作出反制措施向美國進口商品徵稅,其中包括美國向中國出口最多的貨品大豆。


中美雙方曾一度達成暫停貿易戰的共識並發表聯合聲明尋求和解。但美國貿易代表署其後公布對華加徵關稅清單。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隨後作出對等報復,中國商務部亦重啟對美輸華多項產品的反傾銷調查。2018年川普政府正式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徵25%關稅,標誌著川普對華關稅政策正式實施。中國商務部其後在聲明中指出,「美國違反世貿規則,發動了迄今為止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貿易戰」。

 

2018年9月18日,美國政府宣布將加徵25%關稅的中方商品範圍擴增至500億美元。中國政府旋即宣布對約600億美元美國輸華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2018年G20峰會上,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同意舉行談判並在談判期內暫停新增貿易措施。2019年3月1日最後期限到期後,美國方面宣布已有重大進展,並延長暫停新增貿易措施的期限。

 

2019年5月5日,川普宣布對另外價值約2000億美元,合共2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徵收25%的關稅,該措施於6月1日起正式對到達美國港口的中國商品生效。2019年5月13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自6月1日起對原產於美國價值600億美元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到加徵5%至25%的關稅。6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署宣布將美方加徵25%關稅時間推遲至6月15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則表示中方加徵關稅舉措於6月1日如期生效。

 

2019年6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於在20國集團(G-20)高峰會末了的記者會上證實,美國暫時不對中國產品加徵新的關稅,但也不會取消現有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川普說,美國將開給中國一份購買「清單」。

 

2019年9月1日起對3,000億美元陸貨加徵10%關稅,新的進口稅將從9月1日起開始實施,預計智慧手機 、筆記本電腦和兒童服裝等產品均會納入冗長的清單中。川普後來表示,稅率可能「遠超過」25%。目前美國已對約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新措施意味著幾乎所有與中國的貿易都將納入加徵範圍。美國財政部並正式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因中國央行讓人民幣貶破7元兌1美元,以報復中國輸美產品遭到美國政府加徵關稅。美國總統川普周一稍早即發布推特,稱人民幣崩跌為「貨幣操縱」,並點名希望聯準會(Fed)反制此作為。

 

 


影響:
1、台商回流:
如捷安特品牌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機械便認真看待這個不祥兆頭,開始將銷往美國的訂單,由中國轉回台灣。


2、使亞太企業進一步延後及取消投資


3、越南或將是貿易戰升高的最大贏家:
越南擁有高成長、低成本的環境,有利於企業轉單及設立生產基地;另外一些企業也表示,可能將製造基地移往印度。


4、台灣受益僅次於越南:
這一波全球因為貿易戰造成供應鏈的重新分配,整體全球供應鏈的重新整合之後,將促使更多的商務人士頻繁的來台北,台商因為要回台布局,在台消費的頻率也會隨之增加。

 

5、但貿易戰使得台商受傷,但台灣經濟受益:

縱然製造業回流提供了工作機會,對台灣也不見得真的好。因為企業面對貿易戰利潤減少,能投資其他產業的資金也會變少。台灣政府統計,從今年一月開始,已有超過60家台灣廠商計劃從中國大陸回到台灣投資,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3000億元(人民幣657億元),但必須得花兩到三年才會完成,金錢才能到位。主要移回台灣的產業包括網路通訊、伺服器、機械設備及電腦周邊產品等。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指出,台灣廠商為了減少貿易戰的衝擊,會把銷往美國的高端產品生產線移回台灣,但紡織、石化等傳產或低階產品等,因為成本太高,不太可能移到台灣生產。

 

6、企業募資全面衰退:
金管會昨(18)日公布公開發行公司最新募資情況,上半年公開發行公司公募與私募的募資金額及件數全面衰退,為2017年來首見;企業籌資用途,用來轉投資的比重也明顯下降,創三年來新低。

 

 

 

 

 

 

 


arrow
arrow

    ¥韓國女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