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在15日發表最新報告《數位金錢的崛起》(The Rise of Digital Money),
內容除了說明今日市面上流通的主要金錢類別之外,也闡述各類電子錢對現金與傳統銀行帶來的衝擊。報告指出「不少銀行勢必在這波趨勢當中遭到淘汰」,但仍有一些銀行選擇進化,只是進化腳步必須加快才行。
首先,2009年1月3日,比特幣世界的第一個區塊鏈誕生,十年來歷經漲跌循環震盪,令投資人信心動搖,今年6月22日晚間比特幣又再次突破10,000美元大關。雲霄飛車的走勢是這項資產的特性,「末日博士」經濟學家Nouriel Roubini在剛落幕的2019年亞洲區塊鏈高峰會上表示,儘管比特幣目前大漲,但市場波動性太大,根本無法將它定義為貨幣。儘管仍然存在許多質疑的聲音,但世界不同市場仍快速出現各種加密貨幣,連臉書也於上月宣布將推出加密貨幣Libra,顯示加密貨幣不可逆的在全世界的金融投資圈掀起浪潮。
其次,臉書自6月18日宣布加密通貨Libra計畫以來,歐美銀行業者大多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反映傳統銀行擔心與主管機關敵對,而且不願影響自家數位通貨計畫推行。在此同時,數家銀行正在推行自家的付款計畫,部分人士認為可能取代Libra計畫。Libra協會成員之一的萬事達卡,正與6家北歐銀行打造付款系統,具備即時轉帳等功能。此外,以瑞銀(UBS)為首的14家大型金融機構,推出「結算專用幣」(utility settlement coin;USC),用來進行跨國交易結算。
近年金融科技公司與加密通貨的崛起已引來各國央行高度關注,擔心傳統金融體制將被打亂,因此IMF在此時發表這份報告隨即引發熱議。這份報告的主筆者亞德里安(Tobias Adrian)指出,今日市面上最廣泛使用的兩大金錢類別是現金與銀行存款,但兩者都將面臨電子錢的激烈競爭,甚至可能在將來被電子錢取代。這份報告首先將市面上的付款工具依種類、價值、發行單位及所使用的科技劃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央行貨幣、虛擬通貨、銀行存款、民間企業發行的電子錢,以及私人投資基金發行的電子錢。
IMF報告坦言,加密通貨確實在付款過程中提供低成本及便利性,但這類金錢價值波動劇烈。報告也指出,加密通貨日漸盛行勢必對傳統銀行形成壓力,但不代表銀行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銀行還握有一項科技大廠缺乏的優勢,那就是調升存款利率的能力。
心得:
臉書幣(重點是都還沒上 2020年才會上)會引起反彈聲浪(反彈還只是委婉的說法 封殺才是真的)
主要也是因為貨幣的發行權原本屬於國家主權 但現在這項權利卻可以由一家私人公司行使
臉書在全球有上億的使用者 再加上許多產業大咖參與 臉書幣取代傳統貨幣的可能性很高 甚至可能威脅美元、歐元這類強勢貨幣的地位
而川普(美國老大哥化身)豈會容忍這種事的發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