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科準備

前面講一堆落落長的前置作業 終於要進入正題了 為了不要讓自己的心得文看起來像是應景生出來的(那種也是心得 但幫助不大) 其實對於要如何呈現構想很久了 為了讓大家了解大概要讀到如何的程度 還有之前在網路上找師資相關資料時 大家的文章常常以一言帶過 雖然考上才是重點 但我覺得其實這些都很重要 故各科大綱如下:

 

-授課師資 (老師是否會上課派作業? 範圍? 風格? 問問題? 是否準時上下課及加課...)

-上課方式 (除了幽默、好笑外 最重要的是上完會不會解題、寫題目?)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上課期間如遇到其他國考類科考試 是否會補充該次考試的題目或修法、實務新知?)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使用的題庫(解題)

-讀書方法/心得

 

 

我會盡量具體的敘述準備的部分 盡量不採抽象、籠統的心得 例如:這科哪裡哪裡是重點 或是 多寫題庫就好多看多背 我覺得這一點幫助都沒有 因為這種話不用上榜的人也會講 準備上也很不具體 要看到什麼程度或是要看多少次才算「熟」? 但缺點也是等下的內容會非常的「肥、胖、大」 but 沒人規定要一次就end阿

 

首先 我不想在個別科目中討論申論的熟稔程度應達如何之程度 所以選擇在這邊先講了(總則概念 XD) 要到多熟? 大概像你看完一部你喜歡的電影或劇 可以背出經典台詞的那種程度大Guy4這樣 用線上遊戲來類比的話 就是技能的熟練度

 

如果以無聊又枯燥的國考來說 書看過都會有印象 具體的指標大致是把書看過三次以上(課前複習的一次 外加課後複習一次 另外的時間再一次) 基本上看三次以上你會開始出現:可以背出下一句是xxxxx這樣的情況 再來 次數往上增加 就會演變成做題目會馬上跳出架構、反應可以丟出的前言、結語及需要寫的內容也會大概(或清楚)的記出是在課本或其他參考資料的哪裡(例如:右上方的補充 或是寫在自己另外的筆記裡)

 

「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 不好的老師帶你去陪榜」找到一個好老師很重要 如果選擇去補習班 師資一定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寧願多花點錢另外買單科也不要上補習班良莠不齊的套餐師資

 

讀書的過程中 除了正課外 我一律只看解題書(題庫書) 會考名詞解釋的學科或是需要背法條的法科 我會用零碎時間去背 書單中的法科部分 我這個人非常怕被突襲 故題庫書的選擇上有些是採「越級打怪」的方式 換言之 就是把本命科的準備提高等級以避免被突襲 例如本命類科是高普考層級 會提升到司律層級之意 雖然每次都被律師、司法官的題目給虐的不要不要的 但換個方面想 如果難的題目你都會會了 那高普考的題目又有何困難? 如果越級打怪的內容有很明顯的考點是不會出現在高普考的 我還是會大概看一下 但不用強迫自己要會或想通 大概知道題型長怎樣抓個感覺即可 結果會不會我一講完 大家都不買高普考的用書 反抱著司律用書不放了 XD

 

或許之後會有人想問:題庫書到底要忠於一本書主義或是不用? 端看個人的時間夠不夠罷了 但對我來說 答案是:不用!

 

由於有些國考版很推的解題書(例如:跟我們是一家親的類科 題庫書又呈現獨佔狀態的那幾科) 在我看來自己有些題目的解總覺得怪怪的或是不漂亮的時候 真的! 如果在翻完書心裡還覺得怪怪的時候 就是你要去看(或買)另外的解題書的時候了 另一本題庫書如果剛好有一樣或類似的題目可以互相參考 (彈劾證據的概念 XD) 看哪一本的解法你可以接受

 

 

考期心態- 在有足夠的時間準備下的前提 (管你本科、非本科)

 

一開始: 沒基礎的話就讓自己像塊海綿 盡量的聽課、看相關科目書籍、文章或是已經有基礎的人不以一本書主義為主也沒差

考前半年(大約是農曆過年時): 可以開始收集至年初(或考前)的考古題、開始著手整理實務見解、注意修法動態、時事

考前3個月(複習期): 開始拼命背法條、這個期間要停止新收新知 絕對不要再去看新玩意 會讓你懷疑人生 反覆的看之前整理的資料跟書就好

 

 

 

備註:有上色的書是後期主要在看的書

 

 

※共同科目

 

心法: 不要小看共同科目 選擇題往往比申論題更好拿分 雖然加權跟專業科目比起來少之又少 但共同的算法只有2科需要平均 專業科目則是拿選擇一題的分數去平均8科 所以有選擇題分數能拿的話 務必要拿到

 

國文 (共三部分 分別是作文、公文、10題選擇題)

 

-授課師資: 殷平之 (推)

上課前跟中場休息可以問問題 / 準時上課 / 中場休息時間很短 老師很快就上課 常常是「措手不及」 可能還在等廁所、手機訊息還沒回完就上課了XD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不會

 

-上課方式

板書極少 是邊上邊寫型 / 上課非常好笑 該講的大重點都會講 但國文太沒範圍且很難速成 從國高中底子就要打起來 國考國文幾乎就是國高中考試那套

 

-書單

志光 班內書(共有作文+公文、測驗 兩本)

志光 林嵩 作文答題班講義

志光 金庸 作文

 

-準備心得

分前期跟後期階段 前期(前半年)零碎時間做選擇題 考試前一個月開始準備申論部分 不用特別花時間準備選擇題 我第一次考普考 國文只上到作文跟公文就沒繼續上了 當然也沒特別去做選擇題 就考滿分了 反倒是第二年認真花時間練選擇 竟然沒滿分 T.T

 

公文就三個字:背、格、式 但不要太早背 不然會忘記 時間要花在刀口上 正常的時間拿去準備專業的申論 考前幾個月再開始背(或抄幾篇) 公文八股歸八股 格式雖然簡單 但能扣分的眉眉角角很多 小細節千萬要記得!! 例如:有無冒號的地方、機關「全銜」 寫完「說明」、「辦法」務必記得「正、副本」、「X長」要補上阿!!

 

~ 那我們國文部分結束了 什麼? 你們說還有作文?

我們國家考試有作文這玩意嗎?

作文根本可以刪掉好嗎? 一般人哪來典委想看的那種挫折跟逆境阿?

正常人除了經歷過父母雙亡或五體不完全、痛失摯愛這類的特殊經驗

頂多不就功課不好或為了兼顧學業生活要去打工那種快被現實給被壓死的挫折而已

 

我記得我剛畢業時的面試去某大金控被面試官問及:你的挫折是什麼? 怎麼面對? 我很誠實地回答了:我的證照本來都是一次就考過 而且是很高分的那種 但在面試前 我有張證照卻讓我考了兩次 後來我就是再努力讀書 把整本書都背起來 就考過了 (誠懇看面試官)

 

想當然爾 我最後當然沒被錄取 挫折本來就因人而異 這樣可能還被認為太臭屁

那些事情在典委、面試官眼裡都只是芝麻綠豆般的小事 根本不值一提

但生活本就平凡無奇 能有多曲折、多戲劇? 難道是要像阿文那種自幼就是人生勝利組 但台北市長卻選不上那種挫折嗎? ㄏㄏ

 

碎念歸碎念 作文題目基本上都很八股 例如105年的「論慈故能勇」就超級八股~~ 幾乎不太有個人發揮空間(指胡扯) 我原本也是作文苦手 但後來發現國考很吃「名言佳句」、「成語」、「漂亮話」這套 所以盡量往可以套用到八股題目的句子去背 加上作文八股題型看久多少也可以鬼哈拉(胡扯)

 

如果還覺得以上的講法有點聽不懂 還有種貼近生活的版本 別怕別怕! 我的準備經驗都是從生活中得到啟發的 XD 相信一定有人在考試期間還是會有看韓綜或韓劇的習慣 那麼不知道有沒有發現 韓國人在描述一件事情、一個東西、一個人的時候 後面的「補語」(修飾詞)落落長 作文也是相同的道理 你要描述的「主題」並不會變 你只要記住本質 然後往下狂加補語就是一篇作文了 簡單不簡單?

 

「審題」審對贏一半! 所以還是要花時間看文章 補習班老師通常會建議學生去看「社論」的架構及論述 但現在的社論都在批評政治 看幾篇架構意思意思就好 不如去看高中或國考的作文書

 

 

英文

 

-授課師資:林廷 (自稱Jim)

上課前跟中場休息可以問問題 / 準時上下課 / 中場休息時間大概有十分鐘

 

-上課方式

是個很讓我出乎意外的老師 操著一口「練轉」(台語)的高雄腔講起英文卻是流利的嚇嚇叫 後來他才說他曾在國外讀過書 老師非常不喜歡制式的英文補習教學 通常一上課會先講有人下課後問的問題或勘誤 然後是文法 接著是課本後的閱讀測驗 克漏字則是當作業回家寫(不寫也沒關係 不會檢查 自由心證) 如果覺得上課氣氛低迷 他會開始翻到他精心準備的英文黃色笑話集 提振台下精神 XD 會教學生用諧音背單字 蠻受用的!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會補充題目 但我覺得難的很難 簡單的很簡單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題庫(解題)書

志光 林廷 班內書

考用 洪菁珮 高普特考英文搶分題庫

 

-準備心得

先講結論:英文不上課(補習)也沒差

 

開始上英文的那8個禮拜 每天寫1、2回的作業 沒事的時候則是看檢討過的題目背單字或文法 但英文投報率極低低低低阿!

 

考前看到了一篇文章 所以才讓我想救英文分數的 再者 其實不少上榜者也在心得文中提及三合一的分數其實也不是真的可以放就算它只有加權20% (與其靠申論拿兩分 不如靠選擇拿兩分)

 

「你要把這件事(例如:英文分數變高或上榜)變成是你的結果 而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

 

一開始我是只看班內書 但是摘錄的文章難易程度差很多 而且沒有詳解的情況下很多東西都要自己找 我又不想共同科目花的時間比專業科目找資料的時間還多 才忍痛上網買了一本英文題庫 真正上網要買題庫的那一刻 我才發現於原來要找到適合自己胃口(收錄國考題目以及有詳解)的英文題庫還真少(大部分都是高中升大學的英文題庫) 尤其很多題庫的出版年代都很久以前了 呵呵 這麼不勤勞更新也敢拿出來賣?

 

地特考完後到考前三個月(考前三個月就不再看英文) 每天吃早餐後的時間 做十題以上或更多的題目反覆做把它變成一種習慣 如果不想寫題目 我就背出現過的單字 國考英文出題其實很麻煩 所以幾乎都是題庫內的東西一再拿來用 不停吃回頭草的概念(?) 每天這樣做之後 發現單字重複率極高! 閱讀文章如果是偏自然、歷史、地理那種艱深名詞我都跳過 反正那單字大概也就出現過那麼幾次 XD

 

 

法緒

 

-授課師資: 程怡 (不推; 國考版很推 但本人跟他磁場不合)

上課前跟中場休息時間 下課老師走到車站的時間 更誇張的是老師吃飯時間好像也可以問問題 / 不會主動出作業讓學生寫 但如果有寫申論可以拿去給老師批改 / 會加課也會晚下課 / 偶爾會有小考 會事先講範圍

 

-上課方式

老師的法學涵養極高 會提醒哪邊是法緒的熱區也會要你畫重點 筆記採邊上課邊寫的方式 基本上就是補充在發下來的講義上對照看 簡單易懂 考前也可以快速複習

 

話雖如此 但最讓人詬病的應該就是上課方式還有講話的語調真的會讓人很想睡 時常一上課就講了他哪位考上的學生又如何、跟哪位剛考上的學生去吃了下午茶云云 雖然他有為自己抗辯 主張剛上課講的那些無關課程的內容 是因為體諒剛下班或晚到進教室的同學 但我就覺得:那是他(晚到的學生)的事阿 表定時間幾點上課就該幾點來 怎麼可以因為那些少數人犧牲提早到班學生的權益? 我曾計時過 程怡的廢話經常可以講到半小時之久 我也認為要是他不要時常說下午茶跟學生如何 那些時間都夠讓他再上一堂民法了

 

另外 程上課是不偏重民法的部分 民法要自己回去看 刑法倒是會上 會寫筆記 特別法部分時常放在課程後期 所以上的很趕也上不完 特別法會以加課放影的方式上 老師上課會採「點到」的方式提示重點 但筆記基本上還是要回家再整理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會補充高普考相關題目 上課也會提及

 

-書單

志光 程怡 法學緒論

志光 陳治宇 法學緒論測驗題庫百分百

高點 徐英智 法學緒論 測驗題庫

 

-準備心得

法緒跟法大的差別是 法緒不考訴訟法 基本盤是總論、法源、法律的解釋、民刑法、行政法 再來搶分的部分是特別法(熱區 且投報率高)+公司法(如果真的沒時間就別看了)

 

法緒是共同科目 在高考的占分比來說並不多 加上各法範圍多如牛毛 典委如果認真要弄你也是可以弄你 簡單可以很簡單 難可以很難 是投資報酬率很不高的科目

 

前期採上課打基礎 課後做課本後面附的題目與自己買的陳治宇題目 到了中後期覺得 投報率不高的科目課本卻那麼厚重 與其讀課本 不如做題目實在些 加上程跟陳的編排都不是很討喜 上網找了許多律師或高普相關心得 得知高點那本還不錯就入手了 輕、薄且無負擔 加上題目下方會有詳解 (認真的詳解 不是貼法條那種詳解 = =)

 

對於程為學生解答問題這方面也是頗呵 我不知道是不是要營造出很有熱枕、親民的形象啦 雖然真的很少有老師願意在吃飯時間讓老師問問題 甚至連薯叔(林清)都會為了學生在吃飯時間問問題 特別在課堂上又講了一次 這是題外話

在某次法緒小考後我下課立刻就衝去了老師問問題的地方排隊 結果程也沒詳細解答 就一副「阿就這樣啊」要打發我走的態度 從那次後我就再也沒去問問題了 呵呵 因為我覺得外面題庫書的詳解都比他照答案講的好

 

 

憲法

 

-授課師資:林強 (大推;但已退休)、關旻(不推) 備註:以下皆為林強的上課方式

前幾堂課(忘記實際是幾堂了)需要抄筆記的時候 會提早來寫黑板 / 時間到準時上課 有時因為要趕火車 也會提早下課 / 開始進入大法官解釋後有時候趕課就不會有中場休息 據我粗略統計大概有3-4堂不會中場休息

 

-上課方式

個人風格強烈 講話不是很標準有點台灣國語 但可能是年紀大的關係 林強的憲法筆記及公式非常非常好用!! 憲法是我第一次考試時 唯一可以上完的共同科目 考試也沒太認真在做憲法題目 只記了公式就上考場了 只錯1-2題吧我記得! 憲法的投報率非常高 是不可以放的共同科目!!! 如果你連共同中唯一有邏輯及有大概範圍的法科都掌握不住 那你專業到底要考多高來拉?? 上課會跟你說選擇題會怎麼考、機率多高、釋字也會用故事來帶 比較好理解(聽過一次後基本上就沒問題了) 也會要你圈關鍵字...等 課本內容是老師整理過的 所以很精簡、好懂(尤其是釋字) 後方附錄的法條也會幫你做重點記號要你看 是個蠻認真的老師 可惜退休了 QQ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有新出的解釋會整理過(絕非複製貼上落落長的釋字)補充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題庫(解題)書

志光 林強 憲法(含概要)

志光 林強 憲法測驗命題焦點

志光 呂晟 憲法秒速記憶

 

備註:林強的題庫不推 不是每題都有詳解

 

-準備心得

這科想拿分狂做題目就對了! 憲法如果認真上過一輪課 絕對有辦法自己做課本後面附的題目 如果時間很迫切 課本的題目就很夠了(雖然沒有詳解)

 

憲法這科雖是全選擇 但偶爾(近期很愛)會出一種題目就是題目沒有任何有關於釋字的敘述 就丟出一個號碼給你 問你這個釋字在說什麼 ㄏㄏ 很賤吧! 但看在投報率極高高高高的份上 釋字號碼就認命點背吧~

 

 

 

※法科

 

法科架構寫法:前言(可寫可不寫 想不到好的前言就不用硬想)->申論內容(大前提:法條、小前提:本題事實、結論:涵攝)->結論(可寫可不寫 如果是刑法二以上的罪數 競合可代替結論)

 

✓ 選用零碎時間背法條 例如:上課前排隊等待時間、下課時間 不會用一個完整時間背 因為法條用字時常讓我感到很痛苦 我不想長時間面對它

 

✓ 法條我有不認真跟認真背的時期 不認真的時期是快速掃過看完整條文 記條號 在此時期 背不背的起來隨緣 有印象條號跟大概在講什麼就好! 到考前的時候 是要記到內容8、9程的地步 這時候條號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已打底好) 所以剩下的就是把內容背熟的問題 說或寫得出來的地步!!

 

✓ 把整部法條分割為一個區間、一個區間背 例如刑法的1~31條、刑訴的361~370這樣 

 

✓ 法科跟學科比起來 較有邏輯 上課都是建立架構的過程 架構建立起來 剩下的就是手速的問題 

 

✓ 法科重邏輯、推論 也就是典委想要看到的是你所謂的「理由」(價值判斷) 實務見解或學說的甲乙說之爭只是讓你當下結論的參考 不是偷一個結論寫出來就沒事 寫出個案的理由才是拿高分的心法 單純背出文章或決議、判決是不會高分的

 

 

 

行政法

 

-授課師資:林清 (自稱叔薯;推)

上課前會寫好板書 大概會花10-15分鐘 接著開始上課 / 以板書架構為講課進度 如果板書不夠即進度超前的情況 課堂上會再加寫板書 / 準時上下課叔薯只收「現場」給的申論練習 櫃檯是不收的 / 申論練習題目就依課本內的考古題為主 / 下課可以問問題 問的問題最好是經過大腦想過的再拿去問 也非常忌諱學生在吃飯的時候問問題 (上課唸過)

 

-上課方式

我一開始試聽在程怡跟林清之間抉擇 後來試聽林清的課不到半堂的時間就決定是他了 XD 大推完全沒基礎的人來上叔薯的課!! 大體系都會幫你架構好 而且上課不太有廢話(聊天) 寫完板書帶完架構觀念後 接著會進入課本內容 會唸重點給你畫線(但很常畫的落落長 以致根本不知道重點、關鍵句是什麼) 叔薯講話氣音很重 但聽久就習慣了 講話抑揚頓挫 重點處也會加大音量或多念幾次提醒你這邊是重點 一考再考的爭點會備註為「超級考題」 會註記法條及該章節是申論或選擇考法 上完一個段落後會帶考古題 在此有個小抱怨就是 叔薯的課本喜歡一句同樣的話講很多次 例如課本中所提到的主觀公權力、行政助手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行政兄弟老師(林清與陳真 剛好兩人又是好朋友 XD)應該算是我在志光補習以來看過最勤勞在更新題目講義的老師了 只要一有新題目一定馬上補充 也會附上完整的詳解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題庫(解題)

保成 李澤 行政法寶(現已絕版)

志光 林清 行政法總論與實務

志光 林清 行政法測驗題型百分百

林葉 3Q行政法(測驗題)解題書

學稔 周董、周凌 行政法題型破解

讀享 周董、周凌 這是一本高考行政法解題書

學稔 霸告、文城武、西門慶 上榜模板行政法(偏向體系書+解題書)

國考版上榜者分享的實務見解

 

補充1:在此可能會有些人好奇雙周(周董、周凌)在一樣作者的前提下 在學稔及讀享出的書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除了封面設計都很精美之外 學稔出版的題型破解 在字體選用上並非一般書籍的字體 像手寫(或是少女體?)字體看起來就很舒服;讀享的則是一般印刷字體

內容的編排上 在我看了兩本的選題及目錄比較後 基本題型(何謂、如何、為何起手式題目)及後方摘錄的實務見解大同小異 題型破解中會有這是一本高考行政法解題書的題目 反之亦然 但實例題的選擇上則有明顯等級(三、四等)的差別 有些爭點在高考那本看不到 但考點有8成重疊

 

補充2: 上榜模板行政法沒提到行政上損失補償與特別犧牲也沒有提及大學自治跟學生救濟途徑

 

 

 

-準備心得

行政法被我列為攻擊科目第一次雖是以高考方式來準備 但時間實在太緊迫最後考普考(測驗題型) 由於已在該年跟完一輪課打好底子 以第一年的成績觀之(90) 測驗題型著實不需太費心準備 堅守強科只要維持即可的原則 接著第二年的準備重心偏重在「申論」部分

 

由於行政法題目大部分的問法為:定性(找行政行為)->適法性->救濟 因此行政法準備重心我放在:行政行為(如行政處分、行政罰法、行政契約)、行政程序、救濟章節 我準備申論的方式非常簡單 課本內容當申論答題素材 題庫書則是拿來鍛鍊自己找爭點、涵攝功力及學書中好用的文言句法 請注意 前述我題庫書的使用方式是第一次詳細看同時畫重點或是我覺得帥的句子 第二次以及後來的更多次真的只有用來「看爭點」因為確認方向及用字後 答題素材都在課本裡我不想浪費時間看內容 一開始不懂哪些實務(判決、判例、聯席決議、法律座談會等)要背哪些不用 也不知道行政法的「法條千萬條 要抓沒半條」到底該背哪些 這些疑惑可以靠看題庫書解決8成 剩下的2成就看你自己要當選擇題準備還是申論準備

 

基本上 我給行政法的時間很多 照著課本->題庫->選擇題(就是考對法條的細膩度)如此循環 如該禮拜有上課 上課前的時間也會拿來練習測驗題 但如果只按老師上課畫的重點來應付現在的高考實在不夠 典委太變態 君不見106年高考行政法跟同年地特三等的變態題目題型(司律題型 只有一題申論佔分50) 實在防不勝防 到現在除了把自己的本分(申論素材讀熟、解題書、實務盡可能看過) 真的只能每天燒好香 然後把能把握的選擇分數要拿到 所以後來又入手了另一本新測驗題庫書(專挑自己覺得較弱的部分做)

 

******以下為抱怨 想快轉的可以參考下方思法人專區 蘇打******

 

此外 我覺得叔薯在每次高普考完後 雖然會在臉書上附上解題 但我發現他其實很會「變更見解」(都有截圖跟上課錄音檔 絕非捏造) 而且有時候答題方向跟內容會讓我覺得很牽強像在「硬坳」(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 申論上 涵攝不夠細緻、答題略顯粗糙、習慣用課本複製貼上內容方式作答 這種作答方式對於入門或不會寫申論題的考生來說很安全 但到後期 這種方式反而讓我覺得很危險 找爭點顯得有些僵化、單一 會卡在答案就是課本pxx頁到pxx頁的這種思考 如果看過司律、法研所題目 就會知道題目不會只有設計單一爭點 上述按課本pxx頁到pxx頁這種答題方式 不但佔篇幅而且很可能發生寫一堆才開始寫到考點但考試時間不會容許的情況 另外 總複習講義有越來越偷懶的情況 原本都是一本很厚的整理開始上課到最後一堂講義的實務外加新題目及新實務共一本 但後來變成是指補充新實務一本 會造成要帶很多本去考場而且很零散的情況 原本叔薯說有兩本總複習 還會附上地特他盯上的法律座談會(有三個 還有一個沒考) 最後 我從第一頁找到最後一頁都沒有法律座談會的補充 像107年的總複習講義非常薄 總複習頭重腳輕 最後像是在趕下課 感覺不是很好

 

Tips: 作答時 由於案例事實有時會給的落落長 故該科我習慣先直接看下面題目要問什麼 再回過頭開始找事實給的線索

 

 

刑法(總則與分則)

 

-授課師資:鄭語(李允呈) (入門不推)紀綱(大推 紀綱部分請見下方紀綱專區)

準時上課 每堂都加課 會比表定時間晚一個小時下課 / 申論不要放講桌 下課直接拿給老師看(他上課特別講的)

 

-上課方式:

習慣畫架構圖 邊講邊寫 「聽說」師承林山田 書的內容都以林山田的黑白書作為架構 老師會說哪邊是重點要畫起來、什麼實務、學說見解要背 也會帶到題目 解題方面可以參考老師的解題書

由於底下學生是高普跟司法特考、移民等混班上 所以老師根本不會管程度 一律拉到最深最難的程度上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不會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題庫(解題)

志光 李允呈 與刑總/刑分解題趣

考神 紀綱 刑法總則解題書

 

-準備心得(亦可翻譯為:為什麼想跳槽上紀綱的課)

李允呈的解題書內容是實際在考場上寫不出來的(有實際對著時間照著書寫一次 還是選非詳解版的來寫) 再者 以刑法時間最多的高考來說也就一頁半再過去的篇幅讓你寫 不可能像書上 各說見解都寫那麼詳細 在用字遣詞並非白話的前提之下 多數人頂多只是背得出來 但卻不知道這段文字代表的意思 而且我覺得答案偏向死板與制式 這也是為何我最後選擇紀綱的原因 因為如果法律底子不深或實在不懂老師上課在幹嘛的人 實在難以理解刑法的抽象

 

 

刑訴

 

-授課師資:周昉 (不推)紀綱(大推 紀綱部分請見下方紀綱專區)

上課前跟中場休息時間 可以問問題 / 不會主動出作業讓學生寫 但如果有寫申論可以拿去給老師批改 / 準時上下課、不會另行加課

 

-上課方式

周的板書很少 字很漂亮 筆記喜歡用樹狀圖呈現 通常筆記在上課前老師會先寫在黑板上 周上課很幽默會帶實務(僅限課本裡的 不會另外以講義補充新見解也不強調實務跟背法條的重要)、題目 傾向把複雜的單元用簡單、白話的方式表達 課本每個章節結束後也會放上題目與擬答 對於新生來說 似乎很好入門 但同時也是缺點之一 也就是大家說的:不會寫題目 (個人是不喜歡周解申論的排版)

 

由於刑訴上課堂數過少(16)的關係 所以是採「熱區式」方式上課 也就是有些地方老師會要你自己回家看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不會

 

-書單

志光 周昉-刑事訴訟法

考神 紀綱 刑事訴訟法解題書

國考版上榜者分享的實務見解

 

 

-準備心得 (亦可翻譯為:為什麼想跳槽上紀綱的課)

第一年買的書有完整的做過一次 然而刑訴這考科越來越誇張也越來越賤 總是考一些很出乎意料的地方熱區都不熱區了 但熱區還是要看 我先說其實我是周的鐵粉 是周開啟了我對刑訴的喜愛 縱使是「刑訴虐我千萬遍 我待刑訴如初戀」的那樣愛刑訴 但第二次上刑訴都會有種無言跟無力的感覺 釋字737都出來多久了 上課卻隻字未提 連去年總複習的考猜都沒放上 結果搞到現在都修法了

 

我會知道737還是直到我看了紀綱的解題書才知道

 

雖然我是喜歡周的理念:上課不要有負擔 上課的筆記也整理的很好理解 但實務該更新的還是要更新 該講的還是要講啊!! 在我第一次上考場(普考)前 一直認為老師給的是「骨」 「肉」都在課本裡 「師父領進門 修行在個人」 我也很乖的把老師上課說的考點、重點、考猜看過了好幾遍 然而 實際上考場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要不是上過修羅場根本不會知道我看的那些(純課本內容)是不足以應付國家考試的

 

偏偏刑訴好死不死是這麼吃實務見解的科目 我花大筆錢去補習 卻還要自己另外花時間私下再去整理實務見解(上述的無力感之意) 判例、判決、決議滿天飛 根本也不知道哪個有考相

結果課程還是跟去年相同 連授課內容(課堂上講的內容)都一樣 我聽到都會背了 在評鑑時我寫上了:實務見解還要學生自己花時間整理 得到的卻是老師上課暗示性的說: 他課本上都有摘錄很多判決 看課本就夠了 要同學不要那麼焦慮 囫圇吞棗反而學不好 重點是我翻了翻課本 也是...沒有737 讓我更不安

呵呵 與自修並無二致 我想國考版上紀綱的刑事法會紅不是沒有原因的 只是那個慵懶語調會讓人很想殺人 XD

 

真正會讓我打抱怨文的點是 老師竟然還在課堂上對台下說:105年司法特考題目(其中有一個點是口頭傳喚) 我們上課都有講過啊

我在下面狂翻白眼:講個鬼!? 那邊的內容全都是你丟下一句 「自己回家看」的部分 如果想對新生營造老師很厲害都有帶到考點、猜到考題的形象 真的覺得免了!

 

 

公務員法

 

-授課師資:郭如意(不推)、岳昀(現改名韋恩;大推) 備註:以下皆為岳昀的上課方式 阿公的上課方式真的太屎尿 會有太多抱怨 XD

上課前寫板書 老師超級喜歡畫火柴人 / 會有兩次下課 因為顧慮到女生要排廁所排很久超貼心! / 很強的思考邏輯 / 會帶實務、解題

 

-上課方式

課前先在黑板上畫架構(也等同於思考邏輯架構) 由於老師自己是考人事考生的過來人 師承郭如意 但教法完全迥異於阿公 講話抑揚頓挫 重點、熱區該大聲就大聲 XD

 

上課的時候會強調考生在面對法條用語容易感到混淆的地方或是他認為很有機率變成考題的實務 相對於阿公那一本艱澀難懂、厚重的公務員法 課本編的很白話、薄 下面也有很多白話好懂的註解 上課會用鄉民用語 也會在課堂上分享當初準備考試的辛酸歷程

 

這科是我唯一認為上完補習班大鍋飯式(例如: 高普全科、司特全科套餐師資) 上完課不需要再特別去上題庫班、奪榜班或是巧立名目班等 在考場上真的會解題、真的會思考的課程 其實說穿了 志光很多老師上課也只是念課本念重點給學生畫線 學生上考場只是「依樣畫葫蘆複」製貼上課本內容 在我看來學生會考上只是因為一直讀課本、題庫 上完課並不具寫題目思考的能力 如同我在刑法科目提到的那種學生 如果遇到106107年那種題目 大概是完全沒辦法下筆或是下了筆也是亂湊一通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不會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題庫(解題)

志光 郭如意 3Q公務員法

讀享 甘興霸 這是一本公務員法解題書 (比起下面要推的神書 這本的法條操作以及理解功力稍嫌不足)

讀享 良文育成 這是一本現行考銓制度與公務員法解題書 (這本真的神書 連序都很好看 大推! 但現已絕版)

 

-準備心得

在別家補習班出題庫之前 <<恐怖猜題>>(下稱恐猜)在人事考銓及廉政公務員法一直處於「獨佔」狀態 想必很多學生上課已經聽不懂這些科目到底在幹嘛 心裡還想著:恩 管他在幹嘛 那我把題庫題目都背下來就好了吧! 反正網路上的心得文都說這科是背科

 

恐猜的答案編排我看來也是「林清式解答」 課本內容複製貼上(寫完會佔很多篇幅 考生寫完會自我感覺良好的那種) 涵攝的過程很不細緻 很像硬塞個大前提給你 恐猜答題內容時常會不知道為何結論為何是那樣(大前提跟結論之間的涵攝呢?) 總之 學這科的過程非常痛苦 在聽阿公上課像在念經的語調(而且也聽不懂到底在說三小)跟回家自己看恐猜的時候 我都要一直逼自己捏大腿 不然實在是很想睡 看法條的時候更是一秒入睡 XD

 

直到第二年換了老師 而我也找到了一本順眼的題庫本(書中有教你在考場上的思考模式) 從此 我的公務員法只能用「走花路」(韓文用法)來形容~~

 

不但已經清楚公務員法跟考銓的連結關係 也懂得每章的重點以及立法緣由 所以好的老師真的帶你上天堂阿!! 而我在面對106高考那種題目 用老師上課教的邏輯去寫分數也不錯 反正老師常常在上課的時候說:邏輯才是最重要的 你要想像你現在在考場上 看到這個題目 你會怎麼思考? 這樣假想自己在考場的訓練對解題著實幫助了不少 剩下的就是對修法、實務、新題目的熟悉度

 

另外 這科雖講邏輯也可以跟行政學的人事行政沾上邊 但本質上還是法科 背誦法條的基本功仍然少不了 跟其他噁心的法科比起來 要背的法條算少了  最後 值得一提的是這科的申論準備其實類似社會學 意即重複的考題再出題的機率相當高 看來看去考的就是那幾個點 偶爾吃個新法或新實務 還有一項好處 給分標準也不會像社會學那麼謎 你對考古題或法條認真多少幾乎就回報多少!

 

 

 

紀綱專區-刑訴、刑法閻王班(就是江湖人稱的:題庫班)

PS:紀綱現已從考神出走 去「思法人」(讀享體系)了

 

-授課師資:紀綱(大推)

 

-上課方式 (我是買雲端課程 以下是雲端課程上課方式)

上課用字遣詞口語化、閻王班上課前皆會有小考、上課前寫筆記畫架構圖、刑訴正式上課前會有導讀課程 大架構會在那時候幫你建立起來、講話很像含滷蛋有點不清楚 聽久就習慣、廢話非常非常少 幾乎整堂都是重點、下課很多次、可以寫題目給老師改、問問題前真的要自己先找過資料或思考過 不然會被念

 

-是否會補充新題目?

繼林清、陳真後 紀綱很勤勞在更新新題目、修法、實務(不像某師已經被我在評鑑上反映過很多次……)更新資料會放在臉書或是下次讀書會(讀書會是紀綱特色)

 

-書單 包含上課用書及使用的題庫(解題)

考神 刑法、刑訴上課用書(因為報名的是題庫班所以已經是題庫書了)

 

-準備心得暨讀書方式

 

刑法:

一開始上課就是「錯誤」XD 著實讓我很辛苦 因為我就是紀綱口中背名詞的那種學生 後來順著上課節奏思考、操作幾次次三階架構後 才驚覺: 咦! 原來不會名詞也沒差 也可以寫得出來 那些等價不等價客體錯誤、打擊錯誤、超越的因果、夾結理論等名詞 通通都可以丟到垃圾桶了 XD

 

就連一向讓我感到困惑的正共犯、加重結果犯、過失犯、沒收新制 也在筆記架構的幫助下 觀念清晰了許多 先前在上完補習班的課後偽造、變造還是傻傻分不清楚 現在打通了之後 真心覺得刑法明明就不難(是典委把它變難了阿 XD) 但之前上課的經驗就是老師喜歡白話講但課文內容很賣弄 搞得文字用語很混亂 統一講人話不好嗎?

 

此外 開罪名的前提是「找出行為」 但偏偏難的也是找出行為 整個刑法課程的核心大概都在做行為與構成要件行為連連看的學問 雖說刑法很重理解跟法感 但自己的分數還是可以自己努力我一開始都是用「看的」 分數都沒有太好的下場 這科必須說要真實寫過一次才會知道爭點怎麼塞、怎麼用最節省(偷懶)的手法帶過不重要的構成要件 如果每題都認真開出三階 真的會寫到手斷掉 後來也有人分享 可以不用認真開三階 例如司律那種考試

 

如果真的是很趕時間的人 一定要先把總則的基礎打好然後搞懂題目事實是在暗示哪個法律構成要件 刑分只是罪名開不開的出來的差別 具體言之 刑總是答題板模 會不會寫都看刑總的底子打得好不好 在上完完整的刑法後 就是一直反覆的看解題書的內容(刑訴亦同) 紀綱的刑分薄博一本很快可以看完 李允呈那本很厚的刑分就剩下當字典查閱的功能 XD

 

最後 除了有追蹤老師的粉絲專頁外 也有追蹤周易的粉絲專頁(但周易論述比較偏李允呈那派) 近期典委喜歡考冷僻條文 在背法條時也不要忘了稍微瞄一下熱區外的條文

 

刑訴:

刑訴的寫法跟刑法迥異 刑法還有三階可以當答題板模去套 TRS把對應的事實丟進去就差不多;刑訴的準備又是另一種方式 寫法偏向我行政法的答題模板 如果題目有對應到的原則或意義類的(上、下位概念) 就先丟出來(佔點版面) 後面寫上法條 接著涵攝 如果沒有可以占版面的 就帶上法條 接著點出爭點 二說並陳但此處不用寫得太詳細把一些內容留著給結論段 最後結論採何說都無妨 記得要把理由交代好 所以結論要寫得比你爭點的描述還詳細 如果是採實務見解也別忘了可以加上學者批評意見 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被學術界或是實務界改到 國考要當個安全的卒子

 

在上完周昉的課後 我還是不懂抗告跟準抗告、證據調查上到底要用自由的證明還是嚴格的證明 因為周在講自由證明與嚴格證明時 只有說出了兩者的差別 前者是程序上;後者是實體上 但用的時機呢? 周的課比較像是導「覽」 但稱不上導「航」

 

紀綱的解題書編排是照著國考的熱度去編的 依序是強制處分、證據、偵查章節 老師上課常強調刑訴就是「頭過身就過」(台語) XD 還有一點 不是我誇張! 在我上考場考刑訴前的半小時休息時間 每個考生的桌上都是紀綱的書 連去外面上廁所 也是人手一本 簡直是「居家旅行 殺人滅口」的必備良藥! 幾乎是所有刑訴考生爭相買回家供奉在神桌的聖經XD

 

從序的部分可以感覺得出老師很愛碎碎念 但又碎念得恰到好處 相對於撲那本的題目 在這幾次考試後我覺得這本題目選得比較接近現在國考的趨勢 就是「等於沒範圍」(三四等一家親 司律的題目也可能跨考到其他類科) 的趨勢XD 尤其是106年的警特三等 書內的題目幾乎都有提到 只是換個包裝換個問法罷了 再者 呈現了審題的層次架構、爭點呈現方式、「不」複製貼上的實務、學說見解及完整且白話有理由的答題寫法 但同時缺點也是很多爭點一樣的題目(司律考試子題式問法) 要重覆看上個好幾次

 

最後 紀綱真的很勤勞在更新題目 書中充滿著許多「舊題新解」的題目 例如後來新修的非附隨於搜索之扣押 (不像某書作者只會一直在序中強調說等於是寫了一本新書 但內容根本沒什麼大改......)

 

Tips: 作答時 由於案例事實有時會給的落落長 故該科我習慣先直接看下面題目要問什麼 再回過頭開始找事實給的線索

 

 

*小插曲*

因為原本讀刑訴、刑法的方式很死 就是把題庫的見解、判決、判例背下來套 這樣的考卷在典委看起來應該就是只會背書的考生 在自認書都讀熟的前提下刑事法分數一直不見起色 尤其刑法、刑訴還是佔了足足有兩百分的科目 之後狠下心捏著買了刑法、刑訴各一萬多題庫班 一開始就是看準可以寫申論給老師批改 結果刑訴才改五次考卷回來 甚至刑法只有一次 更慘! 然後老師就離開去別家了 瞬間覺得自己是買題庫班的孤兒(或盤子) 事後跟補習班(考神 全錄)反映 得到的回覆是契約主要是上完課程 批改考卷是附隨(額外)的服務 所以不算給付不完全 顆顆 反正最後我也不知道是哪邊比較有問題

 

在紀綱出走後的空窗期 全錄找了個叫「邢律」的老師來遞補紀綱的位置 網路上找不到什麼評價 也許是新老師的關係 一樣也是會解題跟開讀書會 不過我只能說還好我已經把紀綱的課上完之後都沒上她的 聽過幾次讀書會的內容挺浪費時間的 雖然這老師跟小編說的一樣感覺得出來實務經驗豐富 不過大概跟周昉差不多 教教生活法律或大學生還可以 但跟考試要的取向還是差一大截 抓命題趨勢也不精準 而且是完全反方向 要取代紀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我只能這樣說…

 

另外 買正課課程是沒有「總複習班」的

買正課課程是沒有「總複習班」的

買正課課程是沒有「總複習班」的

但會有讀書會 亦即如果你人無法去到讀書會現場 你是可以隨時、隨地上雲端觀看的 但缺點就是無法即時問問題 還有一點要提醒的 補習班的線上客服等同虛設 問問題是不會有人回的 打電話最快!!

 

如果買的不是整套(全科)的課程 而是採「單科」買的方式

不會給法典

不會給法典

不會給法典

但買公職王系列的會很阿莎力的有上述項目 單純經驗分享

 

下手購課前真的要慎重考慮!!

 

 

 

 

 

下一篇將會是學科的部分

to be continue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國女婿★    的頭像
    ¥韓國女婿★

    ◤ U & I ◢

    ¥韓國女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