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在前年訂定「銀行防範理財專員挪用客戶款項相關內控作業原則 」(俗稱理專十誡),

但上路後理專盜領案依舊不止,尤其去年底爆出的理專盜領案,創下台灣史上理專盜領金額最高紀錄,讓金管會主委黃天牧震怒,重罰業者三千萬元。


態樣共分四類廿一種,包含理專與客戶間有私人借貸或資金往來理專的不同客戶留有相同手機號碼、地址、郵件信箱理專留存或代保管客戶的印章、存摺、存單、保單、網銀帳密客戶已簽章空白交易單據理專自製對帳單理專頻繁或大量從事高風險投資理專差勤狀況不正常且信用狀況不佳理專不讓主管或同事認識自己的客戶理專日常有購買奢侈品的行為且與收入明顯不相當等。


過去曾發生不肖理專製作假對帳單騙客戶,而客戶因信任理專,沒向總行確認;因此新規範由總行產製對張單,不管是紙本或電子,都由總行寄送給客戶,如此一來能讓客戶可透過總行提供的對帳單,與理專說的情形做對照,透過交叉比對及早察覺異狀。另根據銀行局新修訂的內控作業原則,新增要求客戶對帳單必須由總行寄發,理專不能自製對帳單,也不能透過理專把對帳單轉交給客戶。新修訂的內控作業原則也新增銀行要不定期執行桌面清空檢核,包括理專所使用電腦,執行關鍵字檢核,以偵測理專是否有進行類似自製對帳單的狀況。


金管會提出的理專21誡堪稱「進化版2.0」,是2019年理專十誡加強版。軟體服務商SAS昨日表示,根據該公司取得資料,這21項不肖理專的手法雖然常見,但金融機構若只透過人為抓取,一定很難達到金管會要求。國內許多金融機構過去針對「理專十誡」的篩選,多透過自身報表工具,無法做到AI人工智慧利用關聯性,立即調出可疑理專,並且提出警示。


國內外金融業已經開始運用AI系統去協助銀行搭建防火牆,甚至可以抓出洗錢,例如,大陸的中國工商銀行就曾進行全新反洗錢系統的開發。而運用在台灣金管會的理專21誡,透過AI以及模型建置,建立一個預測高風險事件模型,可以透過模型協助計算風險警示分數。分數高者優先調查,透過蒐集龐大數據以及演算法的關聯性分析,調查人員可以輕易在系統上蒐集到相關資料。

 

心得:
摩西10誡的理專版

 


///延伸閱讀///
金融業內部詐欺 杜絕難度高


近年台灣金融詐欺重心落在內部詐欺與數位詐欺兩大項。對銀行來說,雖然已經主動通報,但詐欺手法持續變化,一方面必須隨時抓內鬼,一方面又怕影響員工向心力,但不管又怕降低客戶對品牌信任感。

許多金融業開始積強化AI(人工智慧)技術以及數據的應用,不斷開發新模型,例如壽險業者透過AI打造「業務員防詐欺風險控管模型」,可標定多個風險樣態,例如共同地址、電話、保戶短期內解約或貸款買新保單等作為風險因子,再搭配業務員風險高低評分。


部分銀行則是將AI運用金融服務。例如,花旗銀大量運用大數據與AI來解決問題,減少人工失誤,避免製造機會,其在台灣與全球90個國家推出的「花旗匯款智能偵測服務」,就運用進階分析、AI以及機器學習以主動協助辨別異常付款,幫助確保快速有效地處理付款交易。


arrow
arrow

    ¥韓國女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