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銀行界積極運用大數據分析、全通路服務、行動銀行搶攻商機之際,

銀行創新教父 Brett King 以《Bank 4.0》一書揭示金融業未來的發展方向,預告銀行將被重新定義,未來的金融服務勢必無所不在,但不一定在銀行裡(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

 

在Bank 4.0浪潮中,AI將影響金融機構對外與對內流程。

對外方面,則包括了對客戶與外部機構間互動或對話的AI層;在對內方面,則有屬於銀行內部的流程自動化(RPA)改造。

而從短期來看,AI仍將用來執行人類做過的事;但從長期來看,AI將影響服務設計的元素,銀行將從專注產品轉移至專注體驗,比如將金融服務內建於車內、自動支付停車費用,或是透過語音智慧助理,來執行查詢交易、存款投資等,又或者結合混合實境的智慧眼鏡,在觀看商品的同時,透過AI助理來建議是否負擔得起該商品。

 

Bank 4.0時代的AI理財顧問,能根據使用者行為,將日常銀行服務關係提升為黏著度更高的服務,這也是實體分行理財顧問比不上的地方。另一個類似例子是情感銀行服務(Emotional Banking),情感性銀行服務會根據消費行為和情境,再結合其他知識,來給予使用者更好的理財建議。

 

 

 


 

/// 延伸閱讀 ///

從開放銀行開始帶領金融業者轉型科技公司

 

未來二十年金融業將有巨大的變革,實體分行將會逐漸減少,純網路銀行興起,金融與科技進一步結合,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I)對銀行會造成什麼影響?銀行與金融從業人員又該如何因應?

 

由於傳統金融業高度管制,長期被金融法規保護不求進步,給了虎視眈眈乘虛而入的科技業者有機可乘,利用新興科技服務消費者,例如:LINE Pay取代現金,純網路銀行取代實體銀行,甚至臉書發行Libra加密貨幣取代各國貨幣。

 

所謂「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是指在客戶同意的前提下,銀行把客戶的資料經由「開放應用程式介面」開放給其他銀行或第三方合作企業讀取,這麼做的核心精神是:客戶的資料是屬於客戶自己的,因此客戶有權將自己的資料「帶著走」。這裡強調「開放(Open)」意思是原本銀行撰寫的這個應用程式介面(API)只提供給自己的分行或子公司讀取,現在必須「開放」給其他銀行或合作企業。要銀行把客戶的資料開放和競爭對手分享,有沒有弄錯?既然科技業者是來搶金融業者飯碗的,為什麼金融業還願意開放客戶的資料呢?

 

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未來的商業模式「共享大於競爭」,如同銀行創新教父Brett King在金融4.0(Bank 4.0)裡所說的:金融服務無所不在,卻不需要在銀行裡(Banking everywhere, never at a bank)。銀行必須將金融服務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而我們日常生活接觸的東西大部分都掌握在科技業者手中,因此銀行必須「開放」和科技業者合作,才能抓住消費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國女婿★    的頭像
    ¥韓國女婿★

    ◤ U & I ◢

    ¥韓國女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