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銀海外分行授信頻踩雷,

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見下註1)也受波及,部分銀行因在海外當地無分行,會透過OBU參與聯貸案,疫情衝擊下,銀行OBU逾放比率(見下註2)也出現升高跡象。金管會已注意到此現象,主要是因疫情在全球各地延燒,海外企業營運也受衝擊,國銀海外分行授信,包括聯貸案自貸辦,都有出現逾期案件。


銀行業者表示,今年以來,國銀海外分行踩雷金額較大的案件,除了新加坡石油巨擘興隆集團(Hin Leong Trading)授信外,還有中東知名醫療集團、印尼電信商等,都出現逾期案件。不止東南亞地區分行,包括歐美地區分行,也都傳出踩雷,授信對象有外國企業、大陸企業,也有台商,多數是因疫情因素導致經營出問題,大小案件都有,才會讓逾放比率升高。本國銀行海外分支機構逾放比率明顯升高,引起金管會的高度關注,除海外分行,同樣會承作海外授信案的OBU逾放比率變化,也被金管會盯上。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止,全體國銀逾放比0.25%,其中,海外分行逾放比為0.47%,創下3年7個月新高,逾放金額更高達近新台幣95億元。


金管會通常會將「逾期放款比率」與「備抵呆帳覆蓋率」作為評估銀行放款品質承受呆帳能力的重要參考指標。逾期放款比越高,表示銀行的放款品質越差;備抵呆帳覆蓋率愈高,代表銀行面對外在經濟下行風險承受度愈強。


金管會資料顯示,7月底OBU的逾放比率0.19%,雖明顯低於海外分行的0.47%,也比全體國銀的逾放比率0.25%低,但5月、6月才各為0.14%、0.13%,7月有明顯升高情況。對海外分行逾放比率較高銀行,金管會不排除找來「喝咖啡」說明,「喝咖啡」找的對象,除海外分行逾放比率較高銀行,也包括OBU逾放比率較高的銀行。


國銀海外分行頻踩雷,創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衰退幅度,其中6月單月還出現虧損5,000萬元。疫情衝擊海外企業營運,銀行授信戶出現財務狀況,銀行須增提呆帳準備費用,以便用來打銷呆帳也使獲利明顯減少。

 

 

 


*註1

何謂「OBU」?

OBU,英文全稱為Offshore Banking Unit,中文全稱為「境外金融中心」或「國際金融業務分行」,是政府採取租稅減免或優惠措施,並減少外匯管制,以吸引國外法人或個人到本國銀行進行財務操作的金融單位。

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第三國設立境外公司(Offshore Company),或稱紙上公司(Paper Company),藉由其與OBU的往來獲得合法節稅,享受優惠利率,資金自由出入及靈活調度的好處。

 

OBU服務對象:

1. 我國境外之個人:持有外國護照且在我國境內無住所之個人。
2. 我國境外之公司:依外國法律組織登記之法人。但經我國政府認許在我國境內營業之分支機構不在其內。
3. 我國境外之政府機關。
4. 金融機關。
 
與OBU往來的優勢

1. OBU資金進出自由,不受外匯管理條例束縛,集中管理財務,節省成本。
2. OBU客戶存款利息所得免稅,其交易行為無須繳納各項稅捐,為一合法節稅管道。
3. OBU免繳營業稅、存款不需提列準備金,存放款客戶可享有更優惠的利率。
4. 除依法院裁判或法律規定外, OBU對第三人無提供資料的義務,具保密功能。
5. 可與在台母公司共用各項融資額度,整合企業資源。

 

 


*註2

「逾放比」是什麼魚? 能吃嗎?

逾期放款比率簡稱逾放比率(Non-Performing Loans Ratio),是指逾一定期限未正常繳納本息的放款占總放款的比率,用以顯示金融機構的放款中可能會面臨客戶無力償還本息的情況。逾放比率越高,表示銀行放款品質越差,存款戶的存款安全性越低,容易引發民眾恐慌性擠兌。一般而言,逾放比率在3%以下的金融機構,其授信品質亦較佳。

 

 

 

 

 


arrow
arrow

    ¥韓國女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